回上頁

維生素D健康防護多 顧骨本 調節免疫力

2020/05/19

周曼萍藥師

衛福部國民營養健康的資料顯示,近7成的臺灣民眾缺乏維生素D,維生素D是人體重要的營養素,又名陽光維生素,最為人熟知的功能是促進骨骼發育,除此之外,維生素D作用廣泛,調控至少2776個相關基因,也是參與人體重要生理功能的賀爾蒙,維生素D在體內濃度是否足夠,會直接影響到人體所有的組織器官的正常運作,保護包括全身許多器官及細胞如腎臟、心臟、血管及胃腸道細胞、胰、肝、腎、卵巢、子宮、免疫細胞、神經系統、脂肪組織等,並具有心臟血管保護作用、抗發炎、免疫調節、保護β細胞與良好的生殖系統等重大功能。

維生素D 在體內合成的機制

     維生素D的最主要來源,有八到九成為人體自行合成,一到兩成為食物獲取,會在體內經過兩次的轉換,成為有生理活性的維他命D。一般來說,皮膚經過陽光紫外線B照射後,維生素D3前驅物(7-dehydrocholesterol)會被轉化成維生素D3 (cholecalciferol),維生素D3經肝臟酵素轉化成骨化二醇,骨化二醇約15%經腎臟酵素轉化成骨化三醇 (即活性維生素D3),85% 經由身體其它器官細胞轉化成骨化三醇,維生素D3在肝與腎內的轉換都需要有足夠的鎂才能有效轉換。

維生素D血中濃度目標值 30 ng/ml

    目前維生素D的血中濃度的參考值目前沒有一致的標準,臨床上多以維持骨骼健康為共識,正常維生素D血中濃度為30 ng/ml,研究指出25-OH VitD在30ng/ml以上時,才具有活化鈣質的吸收與骨骼外的作用一般臨床定義,抽血檢驗 25(OH)D 濃度20 ng/ml,視為維生素D缺乏(deficiency);血中濃度21-29 ng/ml以下,視為維生素D不足(insufficiency)。

臺灣人不論男女 七成以上普遍缺維生素D

    臺灣四季陽光充足,然而國人卻普遍缺乏Vitamin D;2005至2008年的國民營養健康調查顯示,19歲以上臺灣男性及女性血中25(OH)D 小於 20 ng/mL 的比率,分別為61%和71%;若以血中25(OH)D 30 ng/mL為參考點,則維生素D不足的比率竟高達97%及99%,僅有不到 2% 的人充足(>33 ng/mL)

你為何缺少維生素D? 空汙、肥胖、過度防曬等

影響人們體內維生素D的因素許多,包括:

居住經緯度:

源于緯度高的地區日照少,人體的維生素D水準較低。

空汙效應:

空氣污染嚴重時,空氣中的微塵粒子會反射陽光,讓陽光強度不足。

黑皮膚:

深色皮膚中的黑色素細胞,阻礙陽光作用。

過度防曬:

防曬係數SPF15以上,會阻隔約95%紫外線B對皮膚產生維生素D3。

疾病:

罹患發炎腸疾病(IBS)與其他引起脂肪吸收不良的疾病;透析患者亦是。

服用藥物:

例如Phenobarbital、Phenytoin、Ketoconazole、類固醇等。

肥胖或有做過胃繞道手術:

肥胖者皮下脂肪多,可能阻礙維他命D 釋放到血液迴圈。此外,做過胃繞道手術的人,少了小腸上段的吸收過程,因而影響維生素D 的吸收。

中高齡族群

合成維生素D 的效率比年輕人差,加上如長時間待在家裡、飲食攝取也不足,都是容易缺乏維生素D 的原因。

天然維生素D 多吃高脂魚、香菇、黑木耳等

食物中維生素D3的主要來自動物性食物,包括高脂魚(如 鮭魚、沙丁魚)、魚肝油、乳製品與蛋黃。維生素D2的來源來自植物性食物,包括照過陽光的香菇、黑木耳、苜蓿芽、馬鈴薯。市面上也有維生素D補充劑,主要有兩種:一是來自酵母菌 (D2),另一則是綿羊油內的7-dehydrocholesterol經紫外線輻射而製成(D3)。維生素D3的效果較D2 佳(約3-10倍)。

你需要補充多少維生素D劑量? 先做檢驗再決定

目前維生素D的建議補充量,多以維持骨骼健康為考慮,隨年齡、體重或種族有差異,同時也要考慮個體差異化(例如:VDR基因缺陷)。建議民眾補充維生素D之前,可以先抽血檢驗體內維生素D濃度,再決定補充多少劑量。

根據臺灣國民健康署的國人營養素參考攝取量新版建議:50歲以下每日足夠攝取量 (AI)為200 IU,51歲以上每日400 IU,孕婦或哺乳者須再多200 IU。研究指出,若要達到骨骼外健康的目標(例如預防癌症、心血管疾病、糖尿病等慢性病,提升免疫力等),維他命D血中濃度須提升至30 ng/mL 以上,依此目標,血中25(OH)D濃度低於20 ng/ml者,每天需要補充4000-5000 IU;血中25(OH)D濃度20-30 ng/ml 者,每天需補充1,000-2,000 IU才能達到30 ng/mL 以上

  維生素D的安全劑量高,多項研究發現,每日給予成人直至30,000IU,都沒有讓病人產生中毒症狀(血清濃度>200ng/ml)。維生素D的安全範圍算是相當廣的。

維生素D最佳組合:日曬+飲食再搭配補充劑

   維生素 D對人體的定位,早已不再只是維生素,更是重要的內分泌賀爾蒙:除了參與人體 鈣質的恒定外,維生素 D 也能調節免疫力、改善內皮細胞功能等骨質外的作用。因此,想擁有足夠的維生素D,我們必須同時兼顧日曬、飲食、補充劑。

由於飲食中維生素D含量非常少,以及國人照陽光增加有限,對於一個維生素D血中濃度低者考慮食用維生素D補充劑,成為日常必要的選擇。維生素 D 幾乎沒有副作用之下,或許將血中濃度提高至 30 ng/mL 以上的效益,高於風險。

相關最新消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