回上頁
知彼知己.瞭解居家長輩生理變化特徵
2022/06/13
【蘇育世 物理治療師/早安鴻海二月號】「阿嬤、阿嬤,你怎麼沒有感覺!」孫女腳踏車壓過阿嬤的腳趾,阿嬤卻仍在呼呼大睡,保健食品的廣告生動地描繪長輩日常生活中的困擾,也引起大家的關注。隨著年齡的增長,除了帶給我們智慧的累積、豐沛的生命經驗,在各項生理機能也留下了足跡。
視茫茫
高達60%的65歲以上長輩深受水晶體混濁、白內障所困擾,物體看起來朦朧、疊影、眩光,除了可藉由日常生活調適,如使用間接照明避免不適,配戴抗紫外線光能的濾光眼鏡輔助,調整手機等字體大小,手術為重要治療方法。
聽力大不如前
講話時常雞同鴨講,電視聲音轉到最大聲還是聽不到,是許多家屬共同的煩惱。就醫經聽力評估後,配戴合適的助聽器,並進行調校,及溝通時放慢語速、字句分明,關掉電視機等背景音源,盡量面對面談話,都可大為提升日常生活品質,避免因聽力不佳而產生的社交孤立感。
退化性關節炎找上門
65歲以上長輩時常為蹲不下去、又爬不起來而深感困擾,退化性關節炎好發於髖、膝、脊椎等承重關節,維護關節面緩衝潤滑功能的關節軟骨,隨著歲月增長,受損後而修復能力不足時,便會造成關節面疼痛腫脹甚至變形,或是關節活動角度下降等問題。適當的體重控制、訓練股四頭肌等關節周邊的肌力,增加膝關節等的穩定度,以及從事非衝擊性的有氧活動,將有助於改善循環系統,促進組織修復。
肌少症
骨骼肌支撐起我們全身的自主活動,讓我們可以順利行走、負重,60歲以後骨骼肌迅速流失,又以提供爆發力、敏捷度的白肌(快縮肌)最為顯著,大為增加跌倒的風險。充足的蛋白質攝取,配合肩背、大腿、膝蓋等部位合適的負重阻力訓練,可有效減緩肌少症的症狀並維護良好的體適能。
歲月在我們各個感官、器官系統皆帶來了改變,也造成生活中的種種衝擊,藉由尋求專業建議及培養適當運動習慣、環境調適與輔具介入,優雅而美好的樂齡生活仍是指日可待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