高血壓族群 提升健康食力 營養師傳授四心法

林姿妤营养师
全球新冠肺炎疫情显示,慢性疾病患者免疫力低下,成为染疫的高风险因子。慢性病是一种持续或长期的健康状况或疾病,常见慢性病包括恶性肿瘤、脑血管疾病、心脏病、高血压等,高血压是众多慢性疾病的重大危险因子,世界卫生组织指出,全球有13%的死亡,都是高血压所惹的祸。高血压大多是盐分摄取过多、运动不足、遗传等原因造成,全台高血压患者人数多达430万。
台湾卫福部发布的2017年国人十大死因,高血压及其并发症就占了四项,包括:排名第二位的心脏疾病、第四位的脑血管疾病、第八位的高血压性疾病、第九位的肾炎、肾病症候群及肾病变。高血压起源于慢性的血管粥状硬化,与老化、压力、饮食、生活作息及三高疾病等密不可分;发生初期多无显著症状,但若未适当控制,慢性的心血管并发症将随着时间持续进展恶化,若初期血压异常即不可轻忽,更应定期量测追踪。
高血压年轻化 美国心脏协会下修标准值为130/80毫米汞柱
高血压大多是盐分摄取过多、运动不足、遗传等原因造成,高血压过去总是被认为属于老年人的、老化疾病,近年来临床和调查发现,国内高血压患者有年轻化的趋势。依据国民健康署2014 ∼ 2017年「国民营养健康状况变迁调查」显示,18岁以上国人的高血压盛行率达到25.2%,相当于每4人之中就有1人罹患高血压,因此不得不尽早重视高血压的危害。
因应高血压标准值的最新治疗指引,2017年11月美国心脏协会(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, AHA)发布下修标准,重新定义血压达130/80毫米汞柱(收缩压130毫米汞柱、舒张压80毫米汞柱)以上即为高血压。这是美国医学界2003年以来首度更新有关血压检测与治疗的指引,先前的高血压定义为140/90毫米汞柱以上。(请参考本文附注表格)
稳定高血压 减钠、补充钾镁钙
高血压是你我不陌生的名词,多数人在初期都不会有明显症状,很容易轻忽。及早面对问题,与医疗人员配合,除了规律服用药物之外,生活型态、运动及饮食的改变调整也是很重要的降压因素,学习与慢性疾病和平共处,推迟并发症才是首要之道。降低高血压在饮食部份,可以从以下四个层面着手:
一、减钠 梅子粉、豆瓣酱等调味料别多吃
饮食上摄取过多的钠,是造成血压升高的主要原因之一,而且人体摄取太多的盐分,水分容易滞留于身体内,造成水肿及增加心脏、肾脏等器官运作负担,因此需要适量摄取,建议每日钠的摄取量少于2400毫克,相当于6公克的食盐。在日常饮食中,选择新鲜食物,减少腌渍、加工制品,例如:酱瓜、咸菜、香肠、火腿、泡面...等等,能减少摄取许多钠;若是购买包装食品,可以阅读营养标示,了解钠含量。
另外许多调味料虽然尝起来不咸,如:梅子粉、豆瓣酱、乌醋、西红柿酱等等,其实也隐藏许多钠,是不容忽视的陷阱!以下提供各调味料的钠含量。
※ 每10公克调味料的钠含量:
调味料 |
味精 |
梅子粉 |
虾酱 |
蚝油 |
豆瓣酱 |
钠含量 (毫克) |
1166 |
1051 |
1013 |
585 |
504 |
调味料 |
酱油 |
味噌 |
薄盐酱油 |
乌醋 |
蕃茄酱 |
钠含量 (毫克) |
500 |
415 |
315 |
157 |
112 |
参考数据:台湾食品成分数据库2017年版
二、补充钾、镁、钙 多吃深色蔬菜与坚果
钾是细胞内含量丰富的矿物质,与钠离子相互扮演平衡电解质的作用,过多的钠会造成水份滞留,而钾离子能与钠离子抗衡,适量的钾离子补充有助于稳定血压。大部分的食物都含有钾,而木瓜、香瓜、奇异果、草莓、番石榴、小西红柿、川七、空心菜、地瓜叶、苋菜、菠菜的钾离子含量相对丰富。
在日常饮食中,均衡摄取五谷杂粮,搭配大量新鲜蔬果及坚果类,能摄取到丰富的镁。吃饭时,可以将白米饭、白面条更换成五谷饭、糙米、燕麦、杂粮面条;增加深绿色蔬菜的食用,每餐蔬菜食用量至少有2/3是深绿色蔬菜。点心时间来点无调味坚果,解解嘴馋之余,能补充镁离子。
钙元素能放松血管壁的平滑肌,有助于稳定血压,若长时间缺钙,血压也容易飙高。值得注意的是,国人在钙质的摄取上普遍不足,因此饮食需要着重于钙质补充,透过增加食用牛奶、奶酪、小鱼干、黑芝麻、豆干以获取足够的钙。
三、补充好油 多吃不饱和脂肪
市面上油脂种类多元,依照结构不同,主要可以分为:饱和脂肪、不饱和脂肪、反式脂肪。油脂来源尽量以不饱和脂肪为主,能维护心血管健康,降低疾病风险;反之,饱和脂肪及反式脂肪则是容易引发血管硬化及阻塞,是心血管疾病的杀手。以下归纳脂肪的分类:
☆不饱和脂肪:橄榄油、玄米油、芥花油、葡萄籽油、腰果、开心果、核桃、杏仁。
☆饱和脂肪:牛油、猪油、鸡油、棕榈油。
☆反式脂肪:油炸食品、烘焙制品(例如:面包、蛋卷、夹心酥、蛋糕等)、奶精等。
四、减少咖啡因 每日摄取控制在300毫克以下
研究显示摄取咖啡因与血压的增加有相关性,因此需避免或减少咖啡因补充,每日咖啡因建议摄取应控制在300毫克以下。目前市售现煮咖啡会以红、黄、绿灯来区分咖啡因含量,红色表示每杯咖啡因总含量200毫克以上,黄色代表每杯咖啡因总含量100-200毫克,绿色则是每杯咖啡因总含量 100毫克以下。
食物中除了咖啡之外,茶饮、可可、巧克力制品(包含饼干、抹酱、面包、冰淇淋等)、可乐都含有咖啡因,若喜爱咖啡因相关制品,建议建议食用前留意营养标示,这样才不至于过量!